我校14名同志当选新一届金华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时间:2022-04-14浏览:3437设置

48日至4月12日,金华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金华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胜利召开。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校党委书记蒋国俊应邀参加了开幕式和闭幕式。

学校新当选的2名人大代表、12名政协委员首度亮相履职。

校党委组织部、统战部副部长金国峰,教师教育学院教授、市政协七届常委刘尧应邀列席市政协会议。

会议选举产生新一届人大、政协常务委员,朱钢国当选为第八届人大常委,鲍嵘当选为政协第八届常委。

会议通报了市政协七届五次会议以来优秀提案,我校市政协七届委员叶向荣提交的《关于推进金华市——浙江师范大学紧密合作、一体化发展的建议》获优秀提案。

与会期间,履新的代表、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提交议案提案22项。

人大代表朱钢国关注金华市生物医药领域发展、金华市与浙师大人才引进政策合作,他建议建设金华市生物医药创新药物研发平台、生物医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提高金华医药产业创新研发能力和资源整合效率,同时完善金华市生物医药行业人才引育体系。他建议深化金华市与浙师大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加大对浙师大引进人才的支持力度,提高金华市人才吸引力和人才队伍的稳定性。

人大代表林斌致力于推动电动冲浪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他建议,借助电动冲浪板这张“金名片”,更好地展示金华活力、健康、动感的城市形象;积极成立统筹协调小组,将建设“中国电动冲浪板之都”作为重点项目打造;进一步开发电动冲浪板竞赛体系,培育专属品牌赛事,借助高水平赛事提升影响力和知名度;结合金华优质的水资源和配套条件,选择合适的水域,打造优质冲浪基地;开发冲浪网红打卡线路,促进文化、体育、旅游、健康等现代化服务业互动发展。

政协委员杨宏宇建议,充分利用浙师大理工科的智力优势和硬件资源,促进金华市初高中教育的培优工作。针对初中段学生开展科普研学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科学和工程的兴趣,在兴趣驱动下激发学习成就感、幸福感,从而形成自主学习的动力。积极补足金华市高中段学科竞赛短板,市教育主管部门协同浙师大开展寒暑假夏令营等活动,打造若干精品本科课程,让少数有兴趣、有天赋的高中生得到高水平支撑,为未来成长为领军人才打好基础。

政协委员申屠青松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区域文化景观提升。他建议进一步加强金华非遗保护与传承利用工作,建立非遗保护理论研究交流合作平台,推动建设一批非遗传承基地,鼓励非遗进校园,全方位推动金华建设成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高地。他还结合《金华市夜间经济发展规划(2021-2025)》和夜间经济圈建设工作,提出“八咏公园—婺州公园—飘萍路—中山路”区域景观提升与业态植入的建议,指出要通达公园道路、植入商业生态、提升道路夜景、引入公共艺术,提升该区域吸引力。

政协委员张燕军就贯通“中职院校—普通高中—高等院校”职业教育提出建议,认为需以支持本科院校职业技术专业为契入点,鼓励该类学生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在职业院校修习课程,鼓励中职院校、普通高中学生至本科院校研学、深造;探索中职、高中、本科院校以混合教学方式加强合作,出台学历学分互认政策,设立“中高本贯通研究院”和协同创新基地,加强研究和培养技能人才,系统促进金华职业教育整体发展。

政协委员林燕建议金华市各医保定点单位尽快实现省级医保卡和省内异地医保卡刷卡购药结算。同时建议加大普惠性医疗的财政投入,常规化肿瘤筛查与早诊早治,强化肿瘤早防早诊早治宣传。她还提请相关单位高度警惕实体书店销售同性恋小说对青少年婚恋观的扭曲现象,尽快采取相关措施加以整治。

政协委员马远军建议金华市继续聚焦缩小“三大差距”,加强“义浦”“永武”“金兰”“东兰”等同城区域协作,推进自贸区“飞地”建设,完善福利保障制度,强化乡村振兴,通过产业融合,旅游业、文化振兴,农业的现代化等,缩小城乡差异、区域差异,携手迈进共同富裕。同时他建议,充分发挥浙师大研究优势,通过校地合作推出金华乡村共同富裕样本案例海外传播计划,扩大金华在海外的知名度。

政协委员袁松就农村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出建议。他倡议推进乡镇社工站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加大资金投入,强化项目资源对接,强化人才培育力度,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乡村社会治理体系中的作用。针对金华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制度不健全、覆盖面不够广等问题,他建议创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充分利用农业院所、农技站等基层服务机构,从需求出发设置培育内容,利用农民培训网等互联网平台,拓展培训内容;同时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加大对青年农民返乡创业的扶持力度,提高涉农大学生的培育力度,提升农民职业吸引力。

政协委员马永俊就百姓关心的慢、特病配药问题展开调研,并建议积极贯彻国家医保局政策,适当放宽慢特病患者处方用药量时间,开发网上就诊配药、医保结算、快递到家的便民服务系统,尽可能方便患者。他还就金华市区三江六岸绿道优化提升提出建议,希望尽快打通尚未连通的绿道节点,部分干道在早晚高峰时期开通自行车通勤,增加面向绿道的非机动车出入口和连接通往绿道的非机动车专用路,增加绿道附近公交车站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增加绿道附近生活服务设施,如避雨设施、小型餐饮点、自动贩卖机等。

政协委员周金明关注创新药物研发领域和金华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他建议建立市级药物创新研究院,聚集高端药物创新人才;设立创新药物孵化项目,支持原创型创新药研发;打造创新药研发平台,实现新药创制支持。同时,他建议将科普教育作为我市 K9 特色教育,充分整合现有科普教育资源,建立科普教育人才库,打造科普教育平台;建立科普教育举措,实施三个“一”(聆听一次科普报告,完成一次科普实验,参加一次科普夏令营)计划,形成长效教育机制;同时建立科普教育评价机制,实现科普教育正反馈。

政协委员鲍嵘就“凝练‘和美共富’浙中模式,提升金华辨识度”提出建议,指出要高度重视凝练、提升工作,基于自身资源禀赋、历史文化和现实条件找准定位,牢牢抓取八婺大地上的精神基因和发展密码;深入挖掘“和美共富”模式的内涵,从理论与实践上充实、提炼“四个协和”与八个方面的“美美与共”,并在“和美共富”理念的指导下,开拓工作思路,破解一些如义务教育减负等社会难点问题。

政协委员童志斌聚焦金华市高中学校整体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一是结合教育资源区域配置需要和各个学校条件优势,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明晰定位,支持多元发展;二是推出硬核举措,给予不同类型高中不同培养政策、评价政策,促进多向发展;三是支持浙师大附中发展,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以庆祝附中70周年校庆为契机,组织开展诸如金华乡贤发展论坛、教育发展论坛等系列活动,助力金华教育发展。

政协委员钟朝芳基于对浙江省11市106村的调查分析,提出组建“艺术赋能乡村振兴共用体”。她认为,乡村振兴中“文化元素”是短板,针对艺术乡建存在“碎片化”“低效化”等现象,她建议由市政府牵头制定相关实施意见,市农业农村局发挥“一线指挥部”作用,负责提出措施和推动工作;加强校地合作,增强乡村艺术赋能,提升乡村文化品位;同时还要建立长效机制,开展绩效考评和宣传表彰,做好示范引领。

政协委员王欣然聚焦打造数字音乐产业强市,建议加大数字音乐产业集聚力度,加快数字音乐产业商业模式创新,加快培养数字音乐人才,进而擦亮文化金华“金名片”,为推动浙江“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建设贡献金华力量,打造共同富裕金华样本。

代表、委员们积极建言发声,受到了《金华日报》、金华新闻客户端、无限金华客户端(金华广电融媒体)等报道。大家表示,将切实履行使命担当,立足本职,找准定位,积极参政议政,为金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学校建设发展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迎宾大道688号行政中心南楼三楼 电话:0579-82282405    传真:0579-82282405    邮箱:zzb@zjnu.cn
浙江师范大学组织部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 Reserved     管理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