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技”赋能支部,铸造“样板”品质
教师教育学院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党支部
导 语
党支部秉承立德树人初心,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在规范组织建设的基础上,以党建促成长,党建促科研,以支部带全面,形成“创先争优,互助研学”的浓厚学习氛围;结合教育技术学专业优势,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与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技术赋能支部,服务基础教育,谱写教育的青春之歌。
支部概况
党支部于2021年3月入围“浙江省首批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并于同年7月,党支部被教育部遴选评为“第二批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党支部现设置3个党小组,拥有党员39人。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有特色,形成“红色讲堂(50讲)·人人讲主题党课”“红色实践(20次)·个个做教育公益”“红色榜样(14人)·处处学先进典型”三大组织生活品牌。支部策划的主题党日活动方案,获评校十佳主题党日活动方案。
主要经验
(一)熔铸一支技术团队,以理想信念引领产学研多元发展。
支部以“以党建促成长,以成长强科研”为建设理念,加强理想信念引导,把师德培育、强心铸魂融入支部建设和人才培养全过程。近3年,支部成员不断访问先进模范人物,开展理论服务、基层服务、志愿服务、科技服务,在服务中提升认识、增长本领,促进产学研多元发展。以支部带全面,形成“创先争优,互助研学”的浓厚学习氛围,近三年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9篇;申报完成校级及以上重点培育项目50余项;在国、省、校各级各类科学竞赛中获奖22余人次,支部成员在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等各级A类学科竞赛中获奖18余人次,获国家、省级、校级荣誉称号24人次,其中包括了大学生年度人物、中国大学生“创业英雄”全国百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荣誉称号。
(二)依托一个技术平台,以专业优势服务教师的发展需求。
支部组织教育技术学师生团队充分发挥浙江教育资源和专业优势,帮助偏远贫困地区的网络技能培训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支部成员坚持参与建设智慧教育平台系统,连续6年开展线上支教,帮扶西部学子8000余名,制作提供各类课程资源超300件,疫情期间名师公益直播在线人数达30000人次,拥有19个教学合作基地,相关项目荣获国务院扶贫办“中国志愿者扶贫50佳案例”、浙江省志愿服务先进团队等荣誉称号。支部事迹得到中央电视台、新华网、全国高校思政网、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近三十家媒体宣传报道。支部党员发挥专业技能特长,技术赋能教育,于2021年11月全程为IFET2021国际论坛会议做技术支持;于12月为阿坝若尔盖县全体科学老师组织开设“科学课标与探究教学”讲座。
2020年3月,党支部组织开展全国范围“公益在线教学研讨”
(三)整合一套技术资源,以立心铸魂为核心传播红色文化。
支部充分利用红色元素、专业资源,持续整合系列精品资源。支部成员参与开发制作全省中小学线上教学专题网站、在线教育精品课程等各类资源98个;录制智慧微课200余课时,累计浏览超26500次。疫情期间,支部以“我心系疫”为主题,利用抗疫元素,专门开发一系列基于“5G+VR”技术的疫情防控知识相关课程资源,将课程送至杭州中小学;同时,支部成员与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团队携手研制《网络教学简明手册》,率先为全国中小学教师提供线上教学技术示范,累计指导达50万人次。
(四)提供一种技术服务,以党员先锋为途径助力技能提升。
支部组建了一支以支部骨干学生领头的服务队伍,以党员带团员的形式,逐步在全院形成“我为人人”的良好氛围,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在帮助学生的同时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通过设立专业技能服务党员先锋岗,服务师生300余人;在全院发出反诈倡议电子书2000余份,为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态势,提升学生识骗防骗意识贡献支部力量。
(五)编制一条技术纽带,以联学共建为抓手擦亮党性底色。
在袁振国、陈立群等支部党建导师的指导下,支部主动对接田家炳德育研究中心、教育技术学导师组、附属中小学支部、以及其他省市学校开展联学共建,3年来累计开展线上线下主题党日活动60余次,政治理论学习研讨40余次。支部充分利用联学共建契机,编织了一条校企协同、校地协同育人纽带。疫情期间,支部发起与云南怒江州沧江、远江、沘江三地学校联学的读书分享会,围绕“抗击疫情”“教育漫谈”“脱贫攻坚”三条主线,在云端分享书籍,畅谈阅读感受,广传抗疫正能量。支部将定期开展联合学习活动,联合校内、校间、企业等支部开展“联学共建”系列活动,以提高支部党员的党性修养和特色化专业能力优势。
2020年4月23日,党支部发起与沧江、远江、沘江三地的线上读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