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国故事,当好先锋使者,树好国际形象
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汉硕、汉传研究生第一党支部
导 语
国际学院汉硕、汉传研究生第一党支部积极践行“讲好中国故事”的理念,提高党员国际中文教育、服务国家战略需要的能力,形成了以留学生汉语教学为特色的新型活力党支部。支部把“讲好中国故事,当好先锋使者,树好国际形象”落到实处,展现了新时代学生党员的风采与担当,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与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支部概况
汉硕、汉传研究生第一党支部现有党员29人,多名具备线上线下的留学生教学经历。作为高质量的汉语教学人才,成员积极践行“讲好中国故事”的理念,形成了以汉语志愿服务为特色的新型活力党支部。支部成员获学业一等奖学金16人,合计占比达55%。获国家级奖项6人、省厅级奖项2人、校级奖项19人,在国家级学术会议上作汇报达20余次。
图一:支部成员开展支部组织生活会
主要经验
一、深入学习党史,丰富党建活动形式
支部积极开展党史学习“三讲”系列活动,即通过支部书记讲党课、支部成员人人讲党课、身边老党员讲经历等形式,坚持把党史学实学深,抓好理论武装,不断提高党员同志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落实党史学习教育总要求,原原本本学好“4+1”书目。支部采取“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方式,通过小组汇报展示的形式开展党史专题学习,用优质党课锤炼党性修养、推进主题教育。例如,党支部在组织党员自学《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基础上,结合党员本职工作和学习收获,举办了专题学习党课。支部举办“初心故事汇”,聆听老党员张晓群老师讲述她与学院的故事,增强支部党员作为青年党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图二:支部成员参与“初心故事汇”
支部成员积极完成“1+1+1”党史学习成果目标。即走进一个红色教育基地;完成一次红色寻访;申报一项校级党建课题。支部赴三门亭旁开展主题党日日活动,传承绽放红色记忆;支部成员赴多地开展红色寻访活动,参与度达100%;此外,11项红色寻访活动转化为课题成果,已申报校党建课题。
图三:研一支部全体成员赴三门亭旁参加党日活动
二、勇担党员责任,展现志愿服务品格
支部将“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贯穿党员志愿服务过程中,始终坚持理论实践“两手抓”,依托专业优势,积极开展“我为师生办实事”等志愿服务活动。
支部落实就业帮扶活动,设立专门就业帮扶岗位,一对一为毕业生提供最新就业信息,及时为支部党员和身边同学提供相应帮助。支部发挥专业优势,助力金华外事办,开展留学生“国情教育第二课堂”活动,带领留学生前往武义、浦江、衢州等地,体验学习下山扶贫和绿水青山经验,让中国智慧播撒全球。
图四:留学生“国情教育第二课堂”
疫情期间,支部党员勇担当,时刻不忘凝聚抗“疫”精神力量,积极投身抗“疫”。2020年,支部党员组织动员志愿者和专任教师进行捐款,前后共计6400元,以行动驰援疫区。
三、播撒汉语种子,切实讲好“中国故事”
支部深化党建“五位一体”活动,将党建引领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相结合,利用学科专业优势,构建面向非洲、亚洲等地区的汉语教学和文化推广特色。
支部党员通过线上、线下担任泰国、莫桑比克等国家的孔子学校汉语教师,积极传播汉语与中国文化,他们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阵地推广汉语及中国文化。王康同志在蒙德拉内大学孔子学院任教期间,累计发稿逾100篇,获2次国家汉办“优秀汉语教师志愿者”。支部成员还积极记录自己在海外的教学经历,他们的海外教学经历还被撰写成文章,收录于郭建玲教授的《莫失莫忘莫桑事》。
图五:王康获评国家优秀汉语教师志愿者
针对疫情期间无法来中国进行汉语学习的国际学生,支部15名成员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模式,开展汉语教学活动,在特殊时期坚持让汉语走出去,扩大汉语的传播力度和传播范围,在后疫情时段继续讲话中国故事。
图六:支部成员开展汉语线上教学
支部始终用心锤炼“样板基因”,将党建引领与专业特色相结合,强化支部在党史学习与社会服务中的榜样示范作用,积极投身汉语和中国文化推广事业,讲好中国故事,当好先锋使者,树好国际形象,用自己的青春担当,逐梦、筑梦、圆梦。